AI 寫手如何改變內容規劃:從「填充關鍵字」到「場景設計」

AI SEO 的出現,讓內容產生的邏輯徹底改寫。現在的內容來源,已經不再是「文字輸入」,而是「資料輸入」。AI 寫手的素材,越來越多來自公司內部的資料庫、產品頁與內容系統。

AI SEO 的時代裡,內容產生不再只是「寫」出來,而是「生成」出來。大型語言模型(LLM)能在幾秒鐘內產出一篇文章,但這並不代表內容品質就能自動提升。會影響內容品質的,是內容編輯給它的方向。

這也讓內容編輯的角色變得更關鍵,在場景設定與內容企劃的更加重要了。

一、從關鍵字到場景設計:讓 AI 生成的內容更貼近真實需求

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強項是生成語言。給它一個指令,就可以立刻生成二十個標題或段落。但如果指令模糊,就會產出一堆看了覺得不錯、卻派不上用場的文字。這時,場景設計就變得很關鍵。

舉例來說,如果只是請 ChatGPT「列出 20 個東京景點」,會產生出對應的內容;但這份清單對品牌幾乎沒幫助。
如果換個思維,用場景出發:「幫我寫給『第一次帶小孩去東京』的爸媽看的景點文」,AI 的產出馬上不同。
這就是 「場景導向內容」(Scenario-based Content)不只是選題思維的轉變,而是要讓 AI 知道「要為誰寫」與「他此刻需要什麼」。

二、讓資料說話:AI 寫手時代的內容素材從哪裡來

當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將內部資料接上 AI,內容生成的工作也變得更具「資料性」。
例如,行銷團隊可以從商品資料庫抓出產品資訊、圖片等內容,讓 AI 自動生成文章。這樣的內容比傳統 AI 產文更準確,圖片也不會出錯或侵權。

對編輯來說,這有兩個方向:

  1. 「資料庫就是新的靈感來源」:未來的編輯不只是寫手,也需要懂得如何讓 AI 從公司內部內容中「取材」。

  2. 「內容品質取決於資料品質」:如果資料混亂、描述模糊,AI 再聰明也無法說對話。

這不代表編輯要變成工程師,而是要開始懂得「與資料對話」。

可以通過檢視:

  • 我能不能說出這篇文章要用哪些資料欄位?

  • 如果這些資料進了 AI,它會自動產出哪些句子?

  • 這些句子有沒有真的打中目標讀者?

三、從 Prompt 到架構:重塑內容生成流程

AI 寫作不是「請它寫」,而是「教它寫」。
雪倫拍拍 EP26 Harper 在對談中提到,好的 Prompt 應該同時包含三個要素:

  • 目標(Goal):希望這篇內容達成什麼?轉換、教育、建立信任?

  • 任務(Task):AI 需要產出什麼?是一封郵件、一個產品頁、還是一篇比較文?

  • 資料來源(Data):要引用哪個資料庫?產品規格、FAQ、用戶回饋?

如果能清楚定義這三件事,AI 會比想像中更懂需要交付的內容。
對編輯而言,這就像重新拿回「編輯權」:不只是交稿給 AI,而是設定整個寫作框架。

💡 Prompt 舉例:以「購買咖啡機」為例

假設是內容編輯要請 LLM 產出一篇咖啡機的比較文,
直覺的寫法可能是:

「請幫我寫一篇家用咖啡機推薦文章。」

LLM 的確能產生出文章內容,但結果可能只是把市面上幾個品牌資訊組合在一起,若改用結構化思考,就能讓它理解「誰在看、為什麼看、該怎麼寫」。

範例 Prompt:

  • Goal(目標):幫助首次購買咖啡機的上班族快速了解不同機型的差異,建立選擇信心。

  • Task(任務):撰寫一篇〈新手挑咖啡機的三個關鍵:全自動、半自動、膠囊機怎麼選〉的文章,語氣中立、具參考價值。

  • Data(資料來源):引用品牌資料庫中的產品規格表、用戶評價摘要與價格區間。

🧩 最終 Prompt:

 「根據以下產品資料與使用者評論,撰寫一篇給第一次購買咖啡機的上班族閱讀的比較文,標題為〈新手挑咖啡機的注意事項〉。用條列方式說明三種機型(全自動、半自動、膠囊機)的差異,語氣理性但親切,最後附上一段購買建議。 資料如下:[貼上規格表與評論摘要]。」

這樣的設計讓 AI 不只是「生成內容」,而是依據具體場景、明確目標與真實資料,生成對讀者有用且獨創性高的內容,才能為轉換與品牌印象加分。

對編輯來說,這不只是寫作技巧,而是一種新的「內容編排思維」從資料結構、語境到閱讀動機,全都在 Prompt 裡被重新定義。

常見 AI 內容生成工具

如果內部尚無可以協助串接LLM API 的工程團隊,也可以使用軟體服務。以下是目前內容編輯與行銷團隊常用的幾款 AI Content Generation 工具。

它們各自的重點不同,有的強調語氣一致與品牌風格,有的著重於 SEO 語義優化,也有的適合快速量產內容。

AI 寫作工具比較表
工具名稱 功能重點 適用場景
Jasper AI 專為部落格、社群貼文設計,支援多語、多樣模板。 需要大量內容產出、品牌語氣一致的團隊
Writesonic 支援關鍵字導向、語義優化內容,整合SEO面向。 行銷團隊希望快速生成文章或貼文草稿
Copy.ai 提供大量模板(部落格、Email、廣告文案等),操作門檻低。 小團隊或初創公司,希望低成本快速啟動內容產出
Frase 結合內容生成 + 內容優化,適合語義分群、規模化產出。 知識型/教育型網站或內容量大的平台
Rytr 入門級AI寫作工具,費用較低、模板簡單。 初期想試用AI寫作、自主產文能力較小的團隊

四、場景導向內容:從 SEO 關鍵字轉向針對特定受眾的內容規劃

AI SEO 不只是關於流量,而是關於「被理解」。
搜尋邏輯從「關鍵字比對」變成「語意理解」後,能否被 AI 讀懂、引用,取決於內容是否以場景為出發點。

舉例來說:

  • 「如何用兩週時間準備馬拉松」比「跑步訓練」更有意圖。

  • 「如何用30分鐘準備健康早餐」比「早餐食譜」更容易被引用。

這些都是場景導向內容的成果。它讓 AI 能更準確地推薦,也讓受眾更容易信任品牌內容。

五、EEAT 的延伸:建立 AI 能信任的內容結構

EEAT 是 Google 用來評估內容品質的核心指標,代表 Expertise(專業性)、Experience(經驗性)、Authoritativeness(權威性)與 Trustworthiness(可信度)。在 AI 搜尋時代,它的意義已超越傳統 SEO 分數,也會影響大型語言模型(LLM)理解與引用內容的信任依據。

大型語言模型(LLM)在生成答案時,會從多個來源中彙整資訊,當網站內容在結構上清晰、語意明確、資料可追溯,AI 就更容易理解「是誰」、以及「在哪個主題上最可信」。

要讓內容在 AI 搜尋中具備 EEAT 的條件,品牌可以從三個方向開始:

  1. 專業性(Expertise):標示作者與專業背景,提供可驗證的數據或案例。

  2. 權威性(Authoritativeness):建立明確的知識架構(主題頁、報告、白皮書),讓 AI 理解內容的層級。

  3. 可信度(Trustworthiness):在產品頁、FAQ、使用者評論中補充具體來源與更新日期,減少幻覺資料的風險。

這些設計不僅對 SEO 有效,也會是是 AI 模型「選擇引用誰」時的關鍵依據。在 LLM 的語境裡,EEAT 不只是搜尋排名因素,也是品牌能否被理解與採信的底層架構。

六、AI 寫手時代,從「了解讀者情境」開始寫出好內容

在 LLM 主導的內容時代,編輯不再只是寫手,而是橋樑,連結資料、AI、與讀者。不需要成為技術專家,透過情境規劃、發展針對性的問題、就能讓內容更接近讀者真實的疑問。

保持對工具的理解與實驗精神,就有機會使用現有資料,轉變出更貼近讀者需求的內容。

撰文:Sharon Su, Rowan Hsu
採訪來源:SEO 專家 Harper Yeh(完整訪談收錄於
《雪倫拍拍》EP26

FAQ:AI SEO 與內容編輯的常見問題

  • AI SEO 的核心不再是「讓搜尋引擎找到內容」,而是「讓 AI 理解內容」。
    當 LLM 透過語意理解和情境生成答案時,內容是否被引用,取決於結構與語境是否清楚。
    編輯需要從關鍵字填充轉向「場景設計」與「資料規劃」,讓 AI 能夠在正確的脈絡中引用品牌內容。

  • 場景導向內容是以「使用者當下的狀態與需求」為出發點的內容設計方式。
    例如:「第一次帶小孩去東京」比「東京景點推薦」更能讓 AI 理解意圖。
    這種內容更容易被 AI 引用,也能與讀者的實際需求產生連結。

  • AI 生成內容的品質,取決於輸入資料的準確度與結構性。
    若產品資料、FAQ 或評論資訊混亂,AI 就可能生成錯誤或模糊的內容。
    因此,內容編輯與工程團隊需要協作,確保資料欄位清楚、語意一致,資料庫是新的內容基礎。

  • 有效的 Prompt 應包含三要素:

    1. Goal(目標):希望內容達成什麼?(教育、轉換、信任)

    2. Task(任務):AI 要產出什麼?(文章、產品頁、比較文)

    3. Data(資料):引用哪些資料庫?(產品規格、FAQ、評論)

    透過這樣的架構,編輯能更精準地控制生成內容的品質與方向。

  • EEAT 不只是 Google 的評分指標,也會影響 AI 模型是否選擇引用你的內容。內容若能明確標示作者、來源、更新時間,並具備專業性與可信度,就更容易在 AI 生成回答中被引用。

  • 不會。AI 會取代的是「重複的文字生成」,而非「對語境的理解」與「對內容結構的設計」。
    未來的內容編輯更像策略設計師:了解工具、資料、讀者情境,讓內容能被 AI 與人類同時理解。

  • 以下幾款工具能協助內容團隊快速實作 AI SEO:

    • Frase:整合內容生成與語義優化。

    • Jasper AI:支援多語言模板,適合品牌內容。

    • Writesonic:結合 SEO 與生成式寫作功能。

    Copy.ai / Rytr:適合入門團隊進行初步產文。
    這些工具能幫助內容編輯測試 Prompt、生成草稿並觀察語義效果。

  • 在 AI 時代,使用者可能不再點擊網站,而是直接在生成結果中獲得答案。所以點擊量可能會下降,因此內容策略應該轉向「可被引用的內容單位」:

    • 用清楚的段落標題、FAQ、摘要提升被 AI 抽取機率;

    • 建立結構化資料(schema),讓 AI 能直接讀懂上下文;

    • 將文章視為「知識節點」,而非單純流量來源。

Previous
Previous

AI SEO 成效評估:用數據說明 AI 理解你多少

Next
Next

什麼是 AI SEO?如何影響搜尋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