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AI SEO?如何影響搜尋流量?
“如果品牌的網站結構讓AI的爬蟲沒辦法理解,所以AI帶回去你的網站資訊時,就等於說AI無從理解你的資訊,那你的網站資訊沒有辦法出現在搜尋結果上面。”
什麼是 AI SEO?如何影響搜尋流量?
當搜尋這件事從「輸入關鍵字」變成「對AI發問」,整個流量邏輯被重新定義。過去,我們思考的是「如何讓使用者點進網站」;而現在,品牌需要問的是:「如何讓AI理解並引用我的內容?」
傳統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讓搜尋引擎「看見」網站,重點在關鍵字、外部連結與速度;AI SEO(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arch Optimization)則讓大型語言模型(LLM)「理解」網站,包含內容脈絡、品牌定位、資料結構等。這代表遊戲規則已改變:搜尋的焦點從「誰排名第一」轉向「誰被AI選中與引用」。若網站內容無法被AI正確解析,即使設計再精緻,也可能無法出現在 ChatGPT 、 Gemini 、 Perplexity 或 Google AI Overview 的結果中。
AI SEO的核心不只是技術升級,而是搜尋生態的重新設計。傳統 SEO 著重於讓 Google 的爬蟲「看見」你;AI SEO 的任務,則是讓語言模型「理解」你,進而更準確地把你的內容傳遞給真正需要的使用者。企業最終的目標仍是服務人,只是路徑改變了,要先讓AI看懂,使用者才有機會看見。
SEO 是什麼:讓機器與人都懂你的網站
傳統 SEO 關注三個面向:
| 分類 | 重點 | 舉例 |
|---|---|---|
| On-page SEO | 內容與頁面層級設定 | 標題層級、段落結構、圖片 alt、內文架構 |
| Technical SEO | 技術與效能 | 網站速度、schema.org、標籤層級 |
| Off-page SEO | 外部權威性 | 反向連結、媒體引用、使用者生成內容(UGC,例如 Reddit、Dcard 等) |
AI SEO 意思:從搜尋引擎到「答案引擎」
過去,使用者在Google搜尋「增肌減脂」,會看到一串網站清單;而現在,當他們向 ChatGPT 或 Google AI Overview提問時,看到的只是一段由AI整理出的答案。這個轉變意味著流量的入口已從「點進網站」變成「被摘要與被引用」。
AI SEO的任務,是讓你的內容能「被AI理解並信任」,從而成為答案的一部分。技術上來說,AI搜尋的爬蟲(如Perplexity、Gemini)仍依賴網站結構來判斷內容意圖。如果網站架構混亂、圖片缺乏描述、標題層級未標註,即使內容再優質,也可能被看見卻不被理解。
因此AI SEO不只是優化搜尋的排名,而是確保你的內容能被 AI 正確解析與引用,讓品牌在新的搜尋生態中持續累積曝光度,並建立品牌信任度。
SEO 的改變:從「累積關鍵字內容」到「架構使用者場景」
AI 時代的 SEO,不再是大量撰寫關鍵字文章,而是設計能被 AI 摘要的知識結構。這代表品牌需要在三個層面重新思考:
① 內容策略:從「主題」轉向「場景」
AI不再只是比對關鍵字,而是比對語義與情境。
以「我要增肌減脂,該吃什麼?」為例,AI會同時整合男性與女性、上班族與運動員、飲食菜單與超商商品等不同場景的內容。
因此,內容策略必須從keyword-driven轉向cenario-driven,以「情境」組織知識,讓AI能理解使用者問題與品牌解答之間的關聯。
② 技術與資料層:網站成為AI的資料來源
AI的爬蟲尚未能完全解析JavaScript或動態頁面,因此Technical SEO再次成為網站的基礎建設。網站不再只是曝光的載體,而是一座讓AI認識品牌的資料庫。每段文字、每張圖片與每個欄位都應具備清晰的結構與標記,讓AI能準確讀取內容意圖。
③ 營運與決策層:AI 流量成為新指標
除了追蹤自然流量(Organic Traffic),企業應開始監測 AI Search Traffic,了解品牌內容被 AI 摘要或引用的頻率。
AI SEO 是品牌的「理解力工程」
AI SEO 的核心不在工具,而在於讓機器真正理解你的品牌。這代表企業需要同時重構內容、技術與數據分析三個層面。
內容上,從過去的關鍵字導向轉為情境導向,讓文章以使用者問題與應用場景為中心,形成 AI 能夠解析的知識脈絡;技術上,以結構化資料與穩定的網站架構確保每個段落、圖片與數據都能被正確標記與引用;數據分析上,從傳統的自然流量擴展到 AI 流量,追蹤品牌在 ChatGPT、Perplexity 或 Google AI Overview 等新搜尋生態中的曝光與引用狀態。
當企業能讓內容、技術與數據協作,AI SEO 就不再只是優化,而是一場理解力工程。它讓品牌從「被搜尋」走向「被理解」,並在新的資訊架構裡,成為可信賴、可引用的知識來源。
延伸閱讀
Google users are less likely to click on links when an AI summary appears in the results
By 2026, Nearly Half of All Social Media Content Created by Businesses Will Be AI-Generated
📩 想了解AI SEO如何落地到你的網站結構?
Lucid Insights 協助企業設計成長行銷基礎建設,從策略制定、技術導入到數據架構,讓你的團隊能在清晰的系統中持續成長。
聯絡我們:contact@lucidinsights.co
撰文:Sharon Su, Rowan Hsu
採訪來源:SEO 專家 Harper Yeh(完整訪談收錄於《雪倫拍拍》EP26)
FAQ:關於 AI SEO,你可能想問的事
-
傳統 SEO 的目標是讓搜尋引擎「看見」網站,著重在關鍵字、外部連結與網站速度。AI SEO 的重點則在於讓大型語言模型(如 ChatGPT、Gemini、Perplexity)「理解」網站內容與脈絡,進而被引用為答案來源。
-
因為使用者搜尋行為正在轉變。當人們改為「對 AI 提問」而非「輸入關鍵字」,品牌若無法被 AI 理解,就無法出現在新型搜尋結果中。AI SEO 幫助企業確保內容能被 AI 正確解析、引用,維持品牌在新搜尋生態中的可見度。
-
不會取代,而是延伸。AI 仍依賴網站的結構化資料、meta 標籤與速度等基本 SEO 要素。傳統 SEO 是基礎,AI SEO 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語義理解」與「知識結構」的延伸層。
-
可從三個面向著手:
內容策略:以「場景」為單位組織知識,而非單篇主題文章。
技術層面:確保網站具備完整的結構化資料(schema、alt、meta 標籤等)。
數據追蹤:在 GA4 中新增 AI 流量來源,觀察哪些內容被 AI 摘要或引用。
-
除了自然流量(Organic Traffic),應加入 AI Search Traffic 指標,例如來自 ChatGPT、Perplexity 或 Gemini 的引用來源。觀察哪些頁面被 AI 摘要,是評估品牌「被理解程度」的新方法。
-
特別適合重視內容深度與長期信任累積的企業,例如 SaaS、B2B、媒體或教育品牌。這些品牌的知識結構明確、內容具專業性,更有機會被 AI 選為可靠的答案來源。
-
需要。AI 對內容的判斷不只看文字品質,更重視語義關聯與資料一致性。即使內容優秀,若標記缺乏、連結結構混亂,仍可能「被看見但不被理解」。